今天,大學路小編為大家?guī)砹她R明月在哪里上的大學 強勢女人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
有目標、有主見、很自信。她們表面上往往不愿意給人一種弱小的印象,而且她們也絕不是那種隨波逐流、隨意附和的人,因為她們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思考。
因此她們無法容忍唯唯諾諾、甘于平庸的人,對于那些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的人,她們是看不上眼的,她們會覺得這些人窩囊無能,會打心底里瞧不起這些人。她們也很自信,甚至很傲氣。
強勢自私的女人的表現(xiàn)有:控制男人的錢包、凡事都是自己說了算、訓男人像訓孩子、不尊重對方的家人。
1、控制男人的錢包:
男人如果愛你,覺得你有持家的能力纖輪蘆就會心甘情愿的把錢交給你管,根本不需要你強迫。從經(jīng)濟上控制男人,讓男人伸手管你要錢,實際上是很傷害男人自尊的,時間長了男人會逆反,藏 私房錢 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2、凡事都是自己說了算:
一個家庭的和諧穩(wěn)定,離不開夫妻的互敬互愛?;ゾ淳褪腔ハ嘧鹬?。 婚姻生活 中有些女人太強勢,覺得丈夫沒有本事,在家里大事小事從不和丈夫商量,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忽略了丈夫的存在。這樣做不但是不尊重丈夫,在孩子面前也降低了男人的威信,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也很不利。
3、訓男人像訓孩子:
有些女人在丈夫做錯了事的時候,就不是簡單的嘮叨了,而是訓斥。完全不顧丈夫的臉面,在家也好在外人面前也好,訓丈夫像是訓孩子一樣。女人覺得這樣自己很有面子,卻不知已經(jīng)傷害了男人的自尊,男人嘴上不說心里不滿,也容易引發(fā)吵架。
擴展資料:
太強勢的女人會威脅到男人的尊嚴。畢竟,男人最在乎的就是尊嚴和面子,如果自己的妻子總是處處壓著自己,會讓他在親戚朋友面前抬不起頭。特別是在公眾場合中,如果女人不分場合地點時間對男人各種呼來喝去,男人自然會覺得顏面盡失。
在家庭中,如果女人過于強勢,還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形成與發(fā)展。特別是對于某些典型的“女強男弱”家庭中,妻子說一不二、獨挑大梁,而丈夫總是唯唯諾諾,沒有桐脊什么話語權(quán)。在這種家庭氛圍中成家的孩子,往往會習得父母身上的相處方式。
到了晚年,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夫妻恩愛,兒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扇羰翘^于強勢,只會讓自己的晚年毀帶更加凄涼,不僅兒女們不會孝順,連另一半都會愛答不理,年輕的時候太過于強勢,誰都不放在眼里,可風水輪流轉(zhuǎn),到老了被同樣對待了。
文|凝媽
孩子出生以后,在欣喜之余,對孩子的不滿意就一直如影隨形。
......
孩子從小到大,有讓家長操不完的心,生孩子本是幸福美好的事情,卻演變成 “渡劫” 。孩子總不是100%讓我們滿意,因此沒少生氣,是我們的孩子不好嗎?看了《整體養(yǎng)育》,才知道 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焦慮的父母。
《整體養(yǎng)育》的作者是陳忻,她是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碩士、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心理學博士、美國兒童發(fā)展研究協(xié)會會員。她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有了孩子以后,致力于 將兒童心理學理論和 育兒 實踐相結(jié)合,傳播正確的 育兒 觀 ,并著有《養(yǎng)育的選擇》一書。
《整體養(yǎng)育》從 育兒 基本理論出發(fā),讓父母學會練好內(nèi)功, 從根本上理解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而不是疲于奔命地學招式。倡導做一個有智慧的父母, 走出頭痛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的養(yǎng)育困境 ,奠定孩子生命內(nèi)核的基本能力。
讀書的過程中,感覺每句話都是重點,勾勾畫畫一大堆,也產(chǎn)生了很多想法和共鳴。最后總結(jié)了一下,父母的焦慮主要在幾個問題上,如果走出這些焦慮,自己輕松,猜液蘆孩子也放松。
現(xiàn)在 育兒 理論層出不窮,家長們特別著迷這些理論,如果自己沒有按照專家所說的去做,去感覺特別焦慮。如果按照專家的說法去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又是另外的焦慮。
比如分房睡,有理論說如果孩子不在特定年齡分房睡,就會過度依賴父母,影響獨立穗帶性。有些孩子到10幾歲還沒有分房睡,恰好又有些不夠獨立,家長就感覺自己犯了大錯誤,影響孩子未來發(fā)展,心存內(nèi)疚。
有家長信奉這樣的觀點,出生后就讓孩子單獨睡一個房間,哭得死去活來都不管。孩子到該說話的時候不會說話,直到10歲還在封閉自己。這樣的父母更加焦慮,特殊學校不愿去上、普通學校又難上,非常為難。
關(guān)于孩子的身高、體重等生理指標的發(fā)育,能查到各個年齡段孩子的標準數(shù)據(jù)。睡眠時間、營養(yǎng)需求、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等,也有相應的推薦標準。
家長了解這些標準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和標準有一定差距,不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去解決,而是焦慮叢生,以為天塌下來了,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問題?怎么不符合標準?去醫(yī)院檢查沒毛病還不放心,這就是太過焦慮。
孩子不是流水生產(chǎn)出來的機器,不是設(shè)定好程序的機器人,孩子的發(fā)展本來就是不同步的,何必追求統(tǒng)一步調(diào)。
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家長眼里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總是比某個孩子差一點點。
別人家的孩子不愛哭、睡眠好、吃飯好、長得高、自理能力強、特別獨立、情商高、學習好、多才多藝......
不看自己孩子的優(yōu)點,而總拿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比較,孩子肯定比不過別人家孩子。
每次考試過后,學校不會公開成績,有家長就會私下問熟悉的孩子考的怎么樣,聽到別的孩子考的好,內(nèi)心就很失落。
當向家長取經(jīng)問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得到的答案往往是: 也沒怎么管 。家長更是焦慮,難免嫌棄自己的孩子,怎么這么不自覺,人家的孩子怎么這么省心。
不是孩子不自覺,是家長把焦慮傳遞給了孩子,總是否定孩子,讓孩子缺乏自信心。
這是很多家長的寫照,家長總是把自己的意愿凌駕于孩子頭上,忽視孩子的感受,卻還在抱怨孩子不努力、不懂事。
《以家人之名》中,唐燦很有表演天賦,也很喜歡表演,但是大學畢業(yè)后卻有段時間放棄當演員,她發(fā)現(xiàn)每走一步擺在面前的都是此路不通。
本來有個經(jīng)紀公司要跟她簽約,她能獲得更多機會,媽媽卻說“錢都讓別人賺去了”,沒有讓她簽約。在別人準備藝考的時間,媽媽卻要她接廣告,她沒能參加藝考,只上了一個普通大學,離演藝之路越來越遠。
媽媽因為唐燦而焦慮,嫌棄她不爭氣,不理她埋知。正是因為她沒有尊重唐燦的意見,才導致這樣的結(jié)果,她卻沒有反思過。
9月12日,安徽南陵,一個小男孩總是喜歡吃湯泡飯,可是那天他沒吃湯泡飯,媽媽卻嘮叨了50分鐘,孩子一句話也沒說,媽媽把自己氣跑了,孩子都不知道媽媽生氣的點在哪里,這媽媽也是夠悲哀的。這樣怎么能解決問題呢!
齊明月在班里是班長,每次考試都沒有掉過前5名,但是媽媽認為她不夠完美。給齊明月報了很多補習班,讓她拼命學習,一定到北京上政法大學。
有個朋友的孩子平時學習成績很好,但是高考時發(fā)揮稍有失常,沒有考出平時的成績,母子抱頭痛哭。報志愿以后,被本省排名第一的大學錄取,還是不開心,只因為差幾分沒有考上外省的名牌大學。
在我看來,換做是我,如果兒子能考上這么好的大學,我能高興得飛起。這樣的結(jié)果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羨慕,可他們覺得太遺憾。太過追求完美,總是自尋煩惱。
世間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不必過于執(zhí)著。
1、孩子的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
孩子的發(fā)展是動態(tài)的,在某個階段有暫時停滯,在另一個階段又會突飛猛進。比如身高發(fā)育在第一年最快,第二年次之,第三年變緩,到青春期又出現(xiàn)高峰。
孩子的發(fā)展是終生的,生理、認知、 社會 與 情感 三個維度相輔相成協(xié)同發(fā)展,當你認為孩子應該獨立、應該膽子大、應該控制情緒、應該專注時,孩子可能還沒有發(fā)展到那個階段,需要耐心等待。
孩子的發(fā)展是多樣化的,兒童時期的影響很重要,但不是那么的絕對,錯過的還有彌補的可能性。
當你了解了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就不會因為焦慮而錯怪孩子。
2、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孩子的發(fā)展受周圍環(huán)境、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關(guān)系、 社會 環(huán)境、價值觀、 社會 變遷等多個層面的影響。孩子的父母不同、生長環(huán)境不同,自然和別人家的孩子不同,按照孩子自己的步調(diào)發(fā)展就好,不要比較。
3、用焦慮的時間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當你焦慮的時候,就要思考應該為孩子做點什么,這樣才能讓孩子進步,并緩解焦慮。
家長應該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孩子溝通,給孩子空間,讓他為自己的未來負責,把陪伴改為不陪,慢慢退出。孩子反而能安心、放松學習,成績也會提上去。
4、找到孩子的挑戰(zhàn)區(qū)
注意觀察孩子的各個特點,找到孩子的挑戰(zhàn)區(qū),設(shè)立合理的目標,必要時分解目標。
孩子表現(xiàn)好時積極表揚努力,表現(xiàn)不好時積極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管遇到什么情況,家長首先要穩(wěn)定情緒,不要把焦慮傳遞給孩子。這樣,孩子不怕失敗,勇于面對挑戰(zhàn),就很容易在挑戰(zhàn)區(qū)發(fā)揮最大潛力。
家長總會對孩子有各種不滿意,主要根源不是孩子不好,而是家長太焦慮。引起焦慮的原因有很多,迷信一些 育兒 理論、總是忍不住攀比、總看孩子的錯誤、追求完美。
如果了解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承認孩子是獨一無二的,遇到問題多想辦法,幫助孩子貼近挑戰(zhàn)區(qū)發(fā)展,就會放下焦慮,孩子也會發(fā)展得更好。
我聽父母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不聽話,別怪我揍你”!沒想到自己長大成人,終于變成當時“最討厭”的樣子,動不動也會這樣跟孩子放狠話?!奥犜挕彼坪跏菍煤⒆拥淖罴研稳菰~,遇到聽話的孩子,父母養(yǎng)著省心、學習不操心,多好!
直到我聽到美國億萬富豪瑞·達利歐的一次訪談,他談到了對于家庭教育的看法。總結(jié)寫來就是一句話:養(yǎng)廢一個孩子,要他“聽話”就夠了!無論是指雀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如果一味要求孩子聽話,按照章程走,那么長皮逗搭大就會養(yǎng)出一個遵循既定章程的人,會缺乏創(chuàng)造力。
這樣的孩子也許能考上好大學,能滿足父母要求他們上什么學校,但是沒意思。他們會遇到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有時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個人如果連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那人生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億萬富豪瑞·達利歐有4個兒子,2個從事藝術(shù)工作,2個從商,都很出色。豪瑞·達利歐不屑把孩子培養(yǎng)成聽話的人,他非常注重孩子的獨立思想的培養(yǎng),在孩子小時候,孩子如果有足夠好的理由,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算是有不喜歡學的功課,只要自己發(fā)現(xiàn)有強大的理由說服他都是可以的!
瑞·達利歐的話給了我很大的反思,這讓我想到了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劇中有個乖乖女的角色齊明月,就是“聽話”的代名詞。因為有個強勢的媽媽,讓齊明月從小都沒有做決定的機會,長大后連點餐都不能獨立完成。
這樣的情節(jié)想想不并不夸張,有多少人喜歡說:“隨便”、“都行”其實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xiàn)。點餐只是小事兒,我們公司招聘的時候,甚至有帶著媽媽來面試的孩子!這不是笑話,是真實發(fā)生的事情。如果家長還不重視孩子獨立思想的培養(yǎng),那么你的孩子將來就可能成為笑話。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別人傳授給我們的真理只是附著在我們身上的假肢和假牙,而經(jīng)過思考獲得的真理,才是自己天生的四肢和真牙,只有這些東西才真正屬于我們。
1、用對話引導孩子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鬃?
孩子在3歲以后,會進入好奇心的敏感期,變身“行走的為什么”。父母要抓住這個階段,保護孩子的求知欲,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去主動思考。多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你認為這樣的句子去跟孩子對話,讓思考成為一種習慣。
2、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事
孩子最初是先有行為,然后才有思想。想要培養(yǎng)出獨立的思想,從根本上要讓孩子獨立做事兒父母給孩子更多的空間、更多的自由,在獨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孩子會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做自己意識的主人。
3、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
人的自尊水平越到,自控能力越高?!?
高自尊的孩子,非常自律,而自律的孩子自然擁有獨立的思想。這些因素都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很多家長并不注重孩子的自尊,在別人面前數(shù)落孩子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而且會習以為常。結(jié)果孩子可能出現(xiàn)臉皮厚、過分在意他人看法、不敢表達自己等等現(xiàn)象。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童的自我情緒轉(zhuǎn)折年齡出現(xiàn)在4歲,他們會感覺不好意思。其實就是自尊的萌芽,而自尊是人格自我調(diào)節(jié)心理的重要部分,如果自尊太強孩子可能變得虛榮,如果自尊太弱就可能自卑??梢姡瑢τ谧匀寄米鸬呐囵B(yǎng),家長不能忽視。
姑且先不駁斥“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論斷中可能的邏輯偏差(在其復雜的作用機理中,也許是其他因素在發(fā)揮作用;也是孩子的聽話孝順,不是因為愛,而是為了得到愛),只說它的語氣就透出一絲無奈。
不到舉足無措、無計可施,一般正常父母都不會輕易對孩子動手,還自我安慰、自我催眠,這是對的、有效的方法。
我奇怪的是,為什么我們的教養(yǎng)會走到舉足無措、無計可施的地步,必須動手或者PUA孩子,才能讓孩子“聽話”?
吃飯、睡覺、寫作業(yè)、練鋼琴...明明都是孩子自己的事,為什么弄得我們這么累,還跟孩子像仇人似的?
“因為孩子不自覺??!”估計99%的爸媽會脫口而出這樣的答案。
然后,發(fā)愁如何激發(fā)孩子的自驅(qū)力,怎么能讓孩子從“要我做”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觥保e極主動、自律專注。
但真的只是孩子的問題嗎?
講兩個小例子。
富士康,這家企業(yè)大家應該都知道,前幾年的新聞應該都聽說了。它是一個典型的集權(quán)型組織(不帶任何價值判斷)。在這樣的企業(yè)中,特別是生產(chǎn)線上的工人,工作內(nèi)容幾乎沒有任何自*,完全是聽從指令、按照流程,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更像是管理者操縱的“提線木偶”,或者說工具??上攵麄円欢ㄈ鄙俟ぷ鞣e極性、主動性。
3M,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就是那個發(fā)明了即時貼的企業(yè)(原名叫明尼蘇達礦業(yè)*公司,3M的由來)。這家企業(yè)以持續(xù)創(chuàng)新聞名于世,它的做法和富士康天差地別。它賦予員工相當?shù)淖?,允許他們將15%的工作時間“不務正業(yè)”,做任何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放任的結(jié)果,是造就了員工超高積極性、創(chuàng)新精神,成就了一家一百多年赤血創(chuàng)新的卓越企業(yè)。
對比兩個例子,管理者激勵下屬對工作積極主動,要從放權(quán)、降低管控開始,我們面對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有一個叫齊明月的女孩,長得漂亮、家境優(yōu)渥,關(guān)鍵學習還好,放在哪里都是人人羨慕的“白富美”。
但就是這個“天仙”學霸,骨子里卻非常不自信,尤其是面對親媽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時。
逛商場*衣服,選了喜歡的白色會被媽媽吐槽“愛弄臟衣服還穿白色”;轉(zhuǎn)頭去拿黑色,又被diss“年紀輕輕穿這么老氣,黑色不適合你”。
最后只能“乖巧”地聽媽媽的話,選了不喜歡的粉色,還被數(shù)落“沒主見”。
跟同學吃飯,親媽讓她點菜,結(jié)果剛點完,和歷媽媽又當著同學的面懟,她“每次讓你點菜,就這老三樣”。
當然,除了穿衣吃飯,親媽最緊張、在意的就是天仙的學習。不僅邀請年級第一名跟天仙交流,還不顧天仙的意愿,直接替她規(guī)劃好了日后的出路“做律師”。
這樣的媽媽,生活中不在少數(shù)。 表面上對孩子事無巨細、無微不至,是孩子生活乃至人生的規(guī)劃師,本質(zhì)上卻是對孩子的全面管控。 就像一架直升機,時時刻刻盤旋在上空,監(jiān)督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這樣的父母常常沉浸在付出和犧牲的自我感動中,卻不曾想到,
自己的控制早就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這些孩子就像是被握在手里的沙子,父母攥得越緊,他們流得越快,越想逃離。
更可怕的是,在父母精心規(guī)劃、嚴格監(jiān)督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數(shù)看上去優(yōu)秀、成功,但骨子里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空心人”
:
他們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對成功、優(yōu)秀有偏執(zhí)的追求;要么迷茫、無措,不知自己要做什么。
就像北大徐凱文教授在演講中提到的一位自殺未遂的高考狀元的自述:
學習好工作好是基本的喚碼搜要求,如果學習好,工作不夠好,我就活不下去。
但也不是說因為學習好,工作好了我就開心了,我不知道為什么要活著,我總是對自己不滿足,總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這樣的人生似乎沒有頭。
他還專門做過一個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
30.4% 的北大新生 厭惡學習 , 40.4% 的人認為 活著沒有意模謹義 ,甚至會選擇 自殺 來放棄自己。
究其原因,這些孩子想要變得優(yōu)秀,更多的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非自己的內(nèi)心渴望。
他們從小就習慣性地把父母的規(guī)劃當作自己的方向,機械地去努力、去靠近父母為自己設(shè)定的目標。
不會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是為了努力而努力,為了優(yōu)秀而優(yōu)秀。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從小優(yōu)秀到大的孩子,一上來大學生活就過得很頹、很喪,成績也一路千丈。
離開了父母外在的管控和推動,缺乏內(nèi)心原動力的孩子,就會變成一艘沒有行進軌跡和方向的船,迷失在大海中。
這是一種很可怕、也很危險的信號。
提示我們:用特別手段將孩子“壓”出來的優(yōu)秀,可能只是一場虛假繁榮。
“ The Self-Driven Kids ”《自我驅(qū)動的孩子》一書中,有一句話我很認同:
外部的推力只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永遠不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因為總有人替他效勞。
作為父母,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寥寥數(shù)年,他們的路始終要靠自己走。
所以,與其事事親力親為、監(jiān)督管控,不如從根上喚醒孩子,讓他獲得最寶貴的
自我驅(qū)動力
,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為了所想所要去努力。
道理大家都懂,關(guān)鍵是不知道怎么去喚醒孩子的自驅(qū)力。具體做法落在每個孩子身上固然不同,但這里有一些基本原則,可供大家參考。
1. 允許孩子做喜歡的事
一個人什么時候最有動力?答案一定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
讓孩子做主,允許他做喜歡的事,實際上是放手他們?nèi)プ非笞约旱男枰?,而只有他們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激發(fā)他們真正的動機、內(nèi)驅(qū)力,去行動、去努力。
這是人類行為的基本模式。
這就好比*自己喜歡的衣服才會經(jīng)常穿,選自己愛吃的菜才會一直吃。當孩子上興趣班時,自己做主選的課程,才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而腦科學的研究更是發(fā)現(xiàn),當我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
大腦會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這些多巴胺,會反過來*大腦,讓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
相比于物質(zhì)獎勵帶來的短暫*,做喜歡的事情帶來的多巴胺分泌,會使大腦進入一種
更專注的“心流”狀態(tài):
孩子會全身心投入其中,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內(nèi)心會獲得極大的成績感和滿足感,感到非??鞓?。
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并享受這樣的狀態(tài),他會更容易懂得“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原來是這么一件酷爽、暢快的事!
所以,我們
要鼓勵、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哪怕這些事情在我們看來是“無用”的。
2. 父母退位當顧問
如果我們把“家庭教育”看做一個項目,整個家庭是一個團隊,那么,當 孩子成為這個團隊的leader,父母就應該主動退位到顧問和幫手的位置。
估計會有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太小不成熟,很難做出“更正確”的決定。
但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是可以和大人一樣,做出明智的選擇的。
十幾歲的孩子,甚至可以做出比大人更明智的決策。
這一兩年,我們明顯發(fā)現(xiàn)大寶真的長大了。思維清晰、邏輯分明,看待問題很有自己的見解。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出門,很多時候是他沖在第一線,照顧長輩。
我和爸爸也常感嘆,有些問題他想的比我們還深入。
很多時候,孩子做的選擇不夠好,不是因為他們不理智、不會判斷,而是因為他們掌握的相關(guān)信息太少。
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上,我們要做的從來不是事事親力親為的“救火隊員”,而是一個可以給孩子 提供有效幫助的顧問。
如同參謀一樣,為決策者(孩子)提供他需要的各種信息,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他做決策。
當然,放手讓孩子做決定、做選擇,并不代表什么都要聽孩子的 , 那樣只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孩子的決策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隨他們的長大逐漸發(fā)展的。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劃分孩子可以自主選擇的范圍。
當然,不管范圍內(nèi)外,當孩子所做的選擇出現(xiàn)問題時,父母也需要及時出面,跟孩子一起協(xié)調(diào)解決。
總之,父母要逐漸從高壓管控的模式,過渡到孩子自主選擇的模式,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從內(nèi)心覺醒,產(chǎn)生“為自己努力”“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的自驅(qū)力。
3. 幫孩子找回掌控感
想讓孩子實現(xiàn)內(nèi)心覺醒,成為一個自我驅(qū)動的人,必須滿足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讓孩子對自己和生活擁有充足的掌控感。
回到之前的例子。富士康的工人,因為對工作幾乎沒有掌控感,而缺乏工作積極性,更別提奉獻精神;而3M的員工對工作有掌控力、甚至按照自己的意志“不務正業(yè)”,反而更加自覺主動投入工作,富有創(chuàng)新力。
《自我驅(qū)動的孩子》的作者認為,
掌控感實際上包括3個方面的內(nèi)容:自主性、勝任感、關(guān)聯(lián)性。
這里我以 大寶練琴 為例來具體說一說。
坦白說,我曾經(jīng)千百次想讓他放棄學鋼琴。雖然他的先天條件不差,但真的沒有表現(xiàn)“超常”的鋼琴或音樂天賦。
有段時間,每次練琴,他都會大哭一場,任何事情都能成為他不練琴的理由。
那時,我就知道,必須要改變了,我不能再“強迫”他學琴了。而改變就從這3個方面開始:
①掌控感——知道自己有權(quán)力
首先,我明確地跟他說,除了需要我的幫助,我不再陪他練琴了。
他開始有些不明白,以為我是生氣了,不想再管他了。
我跟他這樣解釋:“練琴本來就是你自己的事,我不想再因為它跟你生氣了,破壞我們之間的感情”。
就這樣,愉快地把練琴的責任還給了他。
但我也跟他明確約定,如果他不能好好練琴,我將不再資助他學琴。我告訴他,我已經(jīng)想得很清楚,雖然音樂很棒,但他從音樂受益的方式,不是必須非得學一樣樂器。所以,我可以接受他的放棄,只要他自己不后悔就行。
如此,學琴的選擇權(quán)也還給了他。所幸,他還是有些喜歡鋼琴的,不想貿(mào)然放棄。
于是,我 放手讓他自己安排每天練琴的時間,只要能夠在當天保質(zhì)保量地練好規(guī)定曲目就行, 不管什么時候練,早晨也好、晚上也罷,都可以。
我也不時刻看著他練琴了,把老師的要求跟他說清楚,更多是在他需要我?guī)椭臅r候出現(xiàn)。
實踐了一段時候后,我發(fā)現(xiàn)有效果。
盡管還不能做到每天主動練琴,但他再也不哭了,很多時候不用我提醒,到點自己就去練。好幾次,他還開心地跟我分享:“媽媽,今天練琴好舒服啊,一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我感覺有很多架鋼琴和我一起彈,特別爽!”
這也讓我意識到自主性對于孩子的關(guān)鍵意義:
當孩子有選擇的自由時,他會選擇自己狀態(tài)更好、心里更渴望練琴的時間段來練,動機自然會更強,練起來也更專注、更輕松。
②勝任感——知道自己可以
每個孩子練琴,都會遇到學習的瓶頸期,怎么彈都彈不好,怎么練也練不會,孩子很容易陷入焦躁的情緒中。大寶練琴哭,大多是因這個原因。
他的哭,是對自己的高要求和對自己無法做到的失望之下的不知所措。懷疑自己的能力,擔心自己永遠都做不到、做不好,從而產(chǎn)生放棄的念頭。
這時,我們要做的是幫助他發(fā)展成長型思維,提高勝任感。告訴他,“你有潛力可以,只是暫時還做不到”。
多次實戰(zhàn)經(jīng)驗積累,我發(fā)現(xiàn)有個做法很有效:
援引之前成功的經(jīng)歷,讓孩子明白:他可以做到。
有時候是我的,有時候是他自己的。
用故事平復他的情緒,然后再根據(jù)當下的問題,跟他一起理性分析,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后,才能得到提高。
只有當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到時(主觀上可以),他才會愿意去做一件事。
③關(guān)聯(lián)性——知道有依靠
當孩子感覺到被關(guān)心,處于健康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中時,即他對關(guān)系有掌控力時,他的內(nèi)驅(qū)力更容易被激發(fā)。
比如,孩子知道任課老師喜歡、關(guān)心他時,會更積極努力地投入到這門課的學習中。
而在家里,當我們將選擇權(quán)讓位于孩子,自己退居顧問,我們的核心任務只剩下, 和孩子營造健康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為孩子建造一個安全平靜的避風港。
而這體現(xiàn)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和孩子的互動交往中。
就像我把練琴的自*交還給大寶時,我是跟他說:“因為我太愛你,才不愿意因為練琴和你爭吵了,所以,你自己決定怎么練吧。”
還是氣呼呼地吼他:“天天看你練琴累死了,還要受氣,我煩透了,你自己練吧!”
兩種說法,孩子接收到完全不一樣的信號。前者是父母的愛和尊重,而后者是父母的焦慮和放棄。
兩種做法,換來的是孩子不一樣的行動反饋。前者是安全的掌控感,而后者是不安的失控感。
而兩種做法差異的根源,往往都是父母的情緒。
我能理解現(xiàn)在父母的焦慮,我也會。但我更清楚的是,父母焦慮對于孩子的消極影響。根據(jù)社會感染理論,壓力、焦慮會和其他榜樣作用一樣,“潛移默化”地傳染孩子,無論我們愿意不愿意。
當然,平靜也會傳染。當我們不再焦慮、平靜下來,孩子也會和我們一樣平靜下來,家自然就成為他們感覺安全的港灣。
而感到安全的他們,更容易喚醒內(nèi)心的動機。
雖然寫了這么多,我還是要鄭重其事地提醒大家,千萬別想的那么簡單容易,孩子內(nèi)心的覺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想想我們自己,從什么時候開始才知道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積極生活,就明白這事有多難(有人一輩子都沒想清楚)。
急不得。慢慢來,啥時開竅都不晚。
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齊明月在哪里上的大學 強勢女人是什么意思?相關(guān)內(nèi)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大學路。
現(xiàn)在的家長壓力普遍很大,在升學的壓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類的輔導機構(gòu)。為此,有家長呼吁:要全面禁止課
2021年08月03日 11:56課外報班,每個家長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數(shù)學不行,是不是得補補啊?”又或是“別的孩子都報輔導
2019年11月11日 22:18課外輔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課外學習活動,也是一種組織化的校外活動形式。特別是在中國的基礎(chǔ)教育階段,學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說,校外培訓機構(gòu)是校內(nèi)教育的完善和補充,然而也造成學生更多的學習壓力和家長們的經(jīng)濟負擔。社會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實這是一個系統(tǒng)性問題,家長由于大部分只有一個孩子,經(jīng)驗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時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訓行業(yè),在我的認知里是從2010年1月29日開始的。那時我剛剛進入新東方天津?qū)W校。面試、試講、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開大學錄取通知書,是高考考生們夢想成真的瞬間。同樣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島國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經(jīng)歷一次小升初,我還以為九年義務教育沒我啥事。小升初讓我明白,家長需要經(jīng)歷的最嚴峻的義務可能來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長們反應說,不知道為什么孩子對一些數(shù)學法則總是張冠李戴很是讓人頭疼,總是感覺是因為太調(diào)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語"讓孩子愛上閱讀,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劃算的教育投資"——畢淑敏前段時間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教育部: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優(yōu)化學前教育班額和生師比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嚴格幼兒園教師資質(zhì)條件,把好教師入口關(guān)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職工存在師德師風問題、侵害幼兒權(quán)益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師存在師德師風問題,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2023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8%
時間:2024年11月12日2020年瀘州高考志愿填報時間,瀘州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教育機構(gòu)
時間:2024年06月25日2020年德陽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德陽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教育機構(gòu)
時間:2024年06月25日2020年綿陽高考志愿填報時間,綿陽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教育機構(gòu)
時間:2024年06月25日2020年廣元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廣元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教育機構(gòu)
時間:2024年06月25日2020年遂寧高考志愿填報時間,遂寧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教育機構(gòu)
時間:2024年06月25日2020大學路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警告: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